查看原文
其他

于泽华先生:传统文化是我们立人立族立国之根本

于澤華先生 文字研究 2021-10-27

傳統文化是我們

立人立族立國之根本



于澤華先生


一、優秀傳統文化只能繼承和發揚,不能推倒重來!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本可很容易解決的事兒,倒成了天大的難事。小到一所大學的命名,中到給漢字下個確切的定義,大到以廢除漢字中心任務的一百多年的漢字拉丁化運動,把人們折騰的一溜夠,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有的還搭上了不少人的性命。真是太可惜了,不幹這些事,幹什麼不好!


1996年6年北京語言大學在爭論中改名爲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其實,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本身就包含在文化之中,加上文化凸顯冗長,沒有必要,所以後來又改了回來。


有些人老想把自己的科學範圍搞得大大地,把文化、把思想都納入自己的學科中,有必要嗎?有失本份。把文字學納入語言學研究之中就是一例。


到語言大學學習,國人肯定是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可是外國人到中國來肯定不光學你語言,一定還要學習你的漢字,若不學漢字,一位文盲回國沒法向他的國人交代。


對外國人來說北京語言大學實應爲漢語漢字大學。因受西方語言中心論的影響,在中國沒有一所漢字大學,在專業設置上沒有一個正經八擺的現代漢字專業。不知何時改變這種落後的局面,這與五千年漢字文化傳統極度脫鉤,不知何時才能有些許的進步啊。


1986年12月在北京召開“漢字問題學術討論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四十多位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參加了會議,在會上就漢字叫個什麼名字才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到會的有40多位,還不是每一位都談到,據統計,漢字叫做什麼文字就有40種之說:表音符號、音標文字、表音文字、音素文字、音節文字、詞符文字、表意符號、表意文字、語素文字、別義符號、表詞文字、詞文字、音義字、意音文字、形音文字、形聲文字、方塊漢字、方塊字、方塊形文字、記號字、複腦文字、自源文字、表音別義文字、表音別義字、正字音標文字、專字專用正字音標文字、音意表詞方塊符號文字、方塊拼符文字、平面意義文字、方塊形平面性文字、音節─輔音文字、語素─音節文字、“方塊、拼符─語素文字”、語素/義素文字、語素/義素接續法、音義符號兼用語素文字、音節文字與語素文字重複表意的音節文字、主要記寫漢語的詞以及詞素的單音節符號體系、“漢字是聲、韻、調、義四位一體的單字表意的音節符號”、“主要是記漢語詞以及詞素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用來記寫音節,它的符號體系就是這樣”,等等,等等。


定一個確切的名字太難了,有人主張用一句話來說明,有人馬上就反對說這樣不行,專業沒有這樣幹的。這些名稱中包含了:語音的級分、語言的表述、字形結構的說明、神經心理的揭示、概念意義的描述,以及它們之間的聯合作用等,涉及到方方面面。


一個名字就這麼難嗎?所有這些都是把很簡單的事,人爲的弄複雜化了,都是西方唯語言論惹的禍,所以也就作繭自縛了。


漢字往大了說,它不就是一種文字嗎,文字學是獨立於語言學之外的一門科學,它有其獨立的研究物件、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的,它不是專門講與其他各門科學相聯繫的各種各樣的邊緣科學之學。


人們在開始認識文字時,需要用人人具有的語言,解釋、說明、教授文字所代表的意義,文字用到了語言,語言是爲文字服務的,這是太自然了。一旦認識了這個字,用語言也好,不用語言也好,其字形也就與它的概念意義建立了直接聯繫。語言不能是沾不著,噢!誰一用語言就都屬於你的了,趕明兒教授舞蹈,用到說話講解,舞蹈也屬於語言的啦,不叫舞蹈了,改爲語蹈了。真是不講道理到家了。


索緒爾在《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所說的:

“我們不該忘記,書寫的詞語經由習慣最終會變成一種表意符號。……不仰賴那些構成詞語的字母。……對熟悉的詞語瞥一眼就看懂。”(索緒爾著,屠友祥譯,《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73頁,下面簡寫73頁)。


這不就是說明文字字形是直接表義的嗎。若從盧戇章1892的《一目了然初階》切音新字廈腔讀本算起,漢字拉丁化運動已經有一百多年了,到如今還看不到盡頭。實踐的混亂,只是一種社會現象,反映出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什麼問題?亂就亂在根子上,就是基本理論上的錯誤。由西方引進的“全盤西化論”“歐美中心論”“殖民合理論”“文化語言論”“文化語言中心論”“文化大革命論”“赤祼祼思想論”“漢語落後論”“漢字古典落後論”“形態語先進論”“語言英語論”“文字語音論”“語音中心論”“文字影子論”“漢字拉拼論”“音素文字高峰論”“拉丁文字通用論”“文學口頭化”“文體大白話化”,等等,等等,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西化的路線方針政策。這就是禍根,禍根不除,斨害人們就會不止。


在歷史上殖民帝國主義,要想消滅一個國家和民族,首先就要消滅他的文化,首當其衝的是他的文字以及掌握這些文字的知識份子。這在世界發展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外族列強侵略和瓜分之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喝洋墨水比較多的一些知識份子,非把舊社會經濟落後的原因,扣在漢字頭上,說:漢字是最混蛋的中世紀的毛坑,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這正中了殖民帝國主義的奸計,把漢字廢除了,就與傳統文化一刀兩斷了,中華民族成了沒有魂,沒有了根基,沒有落腳點了人。沒了漢字這個唯一的聯繫紐帶,中華民族這個統一的大家庭,很快就會紛崩離析,真正成了:漢字一滅,中國必亡了,這是板上釘釘子的事。


這些大搞漢字拉丁化運動的幹將,可以得到帝國主義國家頒發的十字勳章了。但是,也不是都很頑固的,周有光老先生就是一位。他在漢字拉丁化運動中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在理論建樹上,著作等身,誰也比不上他。但是,他在去逝前醒悟了,他說:從理論到實踐,沒有一樣是對的。他雖然沒有專指文字改革,但我覺得正合適。要麼他怎麼會說:要推行拉丁化五百年以後再說吧!急急忙忙想廢除漢字推行拉丁化的,有得人都累殘了,現在可好,領軍人物說了:別忙了,五百年以後再說吧,都成了不定式,到時再說。


現在請熱衷於漢字拉丁化人士注意了,誰能有周老先生的頭腦、112歲數高齡的身體和豐厚優惠的條件,大搞拉丁化運動半個多世紀,都以失敗而告終了,還會有哪個後生想步他的後塵嗎?


全是無用功瞎折騰的事,實踐早已經證明了:大搞大失敗,小搞小失敗,不搞倒得個清閒,幹別的什麼不好!西歐都是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有得國家間語言差異比我國的方言差別還小,但是文字相互看不懂。


有人熱衷於要大家都拉丁(羅馬)字母化,好似是都使用拉丁字母後世界文字就“大同”了,這是一種錯覺,或說是一種別有用心的宣傳,別忘了表音文字天然具有“鬥、分”的特性,實際上採用同一種表音字母的國家地區越多越混亂,相互根本不能交流和溝通。


500年前的拉丁文分裂成義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就是佐證。可是理據性的漢字,2000多年前的出土的文字資料,至今還能看懂,毫無障礙。


理據性文字通用性強,好普及壽命長,是文字家族中上等優品,表音文字善變化壽命短,是文字家族中的下等劣品。西歐面積與中國大小相當,但分裂成近40個國家。


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西歐暴發的,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重大地經濟損失和嚴重地人類的災難。這不能不說與缺少文字(缺少像漢字一樣的)這一聯繫紐帶沒有一點關係。

 

非洲也是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分裂出54個國家,比那洲國家數都多。原埃塞俄比亞是一個文明古國,由於外來文化衝擊和影響,沿海岸一些地區城市拉大了與內陸地區的差別,特別是在經濟上、在語言文字上。


因此,紛紛要求獨立,在內外勢力努力下分裂出一個索馬里、吉布地,後來厄裡特裡亞也分離出去了,埃塞俄比亞由一個海洋國家,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了。沙烏地阿拉伯沿海地區先後一個一個的成爲獨立國家,我看也快成爲一個內陸國家了。


最近蘇丹也分裂成兩北兩個國家了,600多萬人口的利比亞也要分裂了,葉門也要跟著學。總之,表音文字是一個重要的分離因素。帝國主義分子沒有一天停止過想支解中國,要警惕呀!總有一些人要配合他們。

 

提倡文化自信就是要熱愛我們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創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弘揚漢字文化是問題的關鍵,而漢字又是漢字文化的中心。


漢字具有“和、合”的特性,有利於全國各民族大團結,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尊重漢字、重視漢字、發展漢字就成了重中之重,關鍵之關鍵,根本之根本。


爲什麼一些人總認識不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因爲沒有這種體驗,不經過深刻的歷史反思是很難認識到這個問題的。世界上最早產生的自源性文字都是象形理據性文字,沒有一個例外,令人深思?可惜的是都是因外族入侵而被消亡失落了,唯獨僅存的漢字也是經歷這一過程的。


漢字使用的人口世界上最多,歷史最爲悠久,一脈相承,從未間斷,使用時間最長,文化典籍最爲浩瀚,最適用於中華民族的語言生態,雖遭遇百年來的喊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自毀長城,差點被廢掉,至今生命力仍很旺盛,這也是不能不令人深思的。


漢字創造科學,演進自然,在充分利用視覺符號的二維度布形構意後,再以字詞爲單位,進行有道理的符合思維邏輯的進行組詞或組成片語。字詞就像“建築物原材料”、“電子產品的元器件”、“人體的細胞器官”、“文化的基因”一樣,構築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文化大廈。


因爲漢字與文化與歷史相結合,在方言各異、民族眾多的國度內,文化積澱特別豐富,使整個文字作品表義體系完整科學,自然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整體科學性很強。在世界東方構成了地域廣泛,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而又一脈相承的中華文明,彌足珍貴。


因此,漢字與文化,漢字與中華民族,漢字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漢字與華夏兒女是不可被分割的,失掉漢字將會失掉文化的一切,或說將失掉中華文化中最主要的東西。


漢字拉丁化運動是建立在漢字落後論、表音文字先進論的基礎上的,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歷史的反思,並非如此。漢字文化是我們國內外華廈兒女不可被分割開的共同的精神家園。漢字是我們立人、立族、立國之根基。

 

二、引進的西方語言學不適宜中華文化傳統


爲什麼會出現以上的迷惘和重大地失誤呢,不能不提提西方語言學了,特別是引進的索緒爾著的《普通語言學教程》對中華傳統文化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把索緒爾捧上了天,什麼“現代語言學之父”“結構主義的奠基人”“符號學的創始人”,中國的後生們更是捧了,把他奉爲神,把他的書奉爲經典,是文科大學中必備教材,影響得以至於人們說不上幾句話其中准會有一句就帶出索緒爾的銅銹味,可想影響至深。


據我看《普通語言學教程》是本錯誤百出,很不成熟的作品。瑞士心理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除上大學寫了兩篇論文之外,教學33年一直到1913年2月去逝,就沒有再出過一篇論文或是著作。他在課堂上的講稿講完了就隨手丟掉,《普通語言學教程》還是他的學生根據課堂筆記和殘存手稿編篆而成。形成了現在人們稱之爲“索緒爾迷”。


實際上索緒爾自己都感覺到,想像的唯心主義的東西太多了,學術並不扎實,所以並不想給後人留下什麼,“迷”是後人出於不同目的硬生生地偽造出來的。筆記就與原講有出入,再加上筆記添加和編者附加的,引導和裝飾就會有更大的出入。不管怎麼出入,基本上還能體現索緒爾的基本思想。


索緒爾著《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的譯者說:“在索緒爾看來,只有將以上的外部語言學的一切一一排除了,方可明確語言學的研究物件。他再進一步對語言進行了分劃,將群體語言分爲整體語言和個體語言。整體語言又分爲種種具體的整體語言和抽象的整體語言,整部《索緒爾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就是依據這一清晰的框架展開的。”(中譯本緒言第24頁)。


框架是清楚了,可是把語言分出三類又兩類,倒使人糊塗了。“群體語言”只能是由說話可相互溝通的,一定數量的個體所組成,怎麼會包括或等於“整體語言”和“個體語言”了呢?他們只能是諸個的個體語言。若“整體語言”是對語言的抽象話,也不能與“個體語言”並列,抽象的語言只能包含在個體語言之中,否則個體就不會用語言交流和溝通了。


怎麼能把語言分成整體與個體呢?有半拉子語言嗎?整體與群體又有何區別呢?哪個人說話,不是個體在說話,那整體語言又是指什麼呢?個人說話就是具體語言,那“具體的整體語言”又是指的什麼語言呢?若“整體語言”是對“個體語言”的抽象,那你那個“抽象的整體語言”又是指什麼語言呢?“群體語言”那是集體朗誦或是唱歌,他自己都沒有把問題弄清楚。科學術語一點不嚴謹,更談不上科學。有的定義雖然在書內給予了界定,也是錯誤的,整個一團亂麻在書中亂攪和。他書的系統和理論能說服人嗎?能教好學子嗎?還有,排除了一切的所謂“外部語言”,要的是把精力都集中在所謂的“整體語言”上了,幹嘛又把文字甚至所有的符號又放到了語言之中了呢?這不矛盾嗎?正因爲他獨創個“整體語言”,想解決“第一個十字路口”往哪走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抽象得有物件,他一定是對一些具體事物的抽象。因此,抽象的東西它一定存在於具體事物之中,它們是不能被人爲分割裂開來的一個整體,它不可能脫離開具體事物而單獨存在,更不能把抽象的東西與具體事物同等並列起來,否則都是錯誤的。大家還知道,事物包括的內容範圍有大小之分,是分層次等級的,我們要談哪個層級的就談哪個層級的事,不能又分而又不分的混合在一起談,那樣也是錯誤的。


然而,他就像背起個沉重包袱一樣,又列專題、又打比喻、又畫圖、最後還有補充意見。幾乎全本書都在說明和解釋他的術語,這在其它科學中是非常罕見的。他到處打比擬:將整體語言假定爲歌喉(8頁)、比喻成花毯的染色(62頁)、比作一副棋子(63頁)、比成是分了類的蝴蝶(80頁)、可相擬於音樂作品(81頁)等等,不老變角色就說不明白了,但始終也沒說明白“群體語言”到底指的是什麼東西?正像他自已表明的那樣:“……沒有哪個單一的術語曾立足于簡明的意義。也存在這番情形,在一個句子的起迄之間,引得我五六次地重寫……”(29頁)。一個術語需要五六次修改是不是全改好了呢?也不是,比如“符號”一詞。他說:“須知曉,我們是希望稱整體“概念與印象的結合”爲符號,還是聽覺印象本身可稱作符號“更爲物質性的一半”。“這是個我決斷不了的問題”“在一切情形裡,arbos如果被稱作符號,那只不過是因爲它運載某個概念而已。”這是個要解決的術語問題;這需要兩個不同的詞語。“我將盡力避免混淆,這可能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教程》85頁)。他在對待能指和所指的結合上也“很難找到一個詞語,來確切不移地指明這一結合”(108頁)。在另外一處對所謂的“整體語言的抽象實體”一章中說:“這是個困難的研究領域。我在此發現的只是一絲光線,而不是通體的明澈。”(93頁)。


我們就納悶兒了,那你研究的到底是什麼?當初我們認爲這是啟發式教學,後來從總體來看,他自己確實不清楚。連自己都搞不清楚怎麼教會別人呢?然而現在有些人正好利用了這點,彎彎繞、圈圈套地好騙人,把學風完全給帶壞了。


像這樣的論述還多著呢:

“這是個困難——在你面前不存在物件的材料,這在其它諸多學科內還不曾產生過。”(7頁)、

“群體語言面貌無定,乃是一個複雜多變、無章可尋的領域。由此導致的一個結果,便是從與其他人類現象相連的總體上來看,群體語言無法分類。它身跨各種各樣的領域(物質的領域,精神的領域,或者還有:個體的領域,社會的領域)。我們不知道如何將統一體賦予它。”(74頁)、

“在許多情況下,要確定單位的組合屬於哪一類是很困難的,因爲在這組合的產生中,兩方面的因素都曾起過作用,而且它們的比例是無法確定的。”(151頁),

有的還帶有神秘色彩:“但仍然不具備語言學的神魂。”(2頁)、

“沒有哪個領域像整體語言這樣產生那麼多虛幻而迷誤的觀念了。群體語言是個產生種種蜃景的客體。……莫過於群體語言產生的謬誤了。”(6頁)。


你看看他自己說的,我說他的教程很不成熟這是重要原因之一。正因爲一些概念是模糊的,並且還是關鍵的,又不能不談,所以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這個不是,那個也不是,就是不講它到底是什麼?轉了半天圈子不直說,給人有一種不能直說的不實在的感覺。


當談語言的任意性時舉例說明,爲什麼人們稱呼“人”“狗”呢?當初確定時是任意性的;但約定之後對我們後來人來說,就不能亂改了,這就又是語言的非任意性了;正如他說的“相對於概念來說,它是任意的,因爲它本身與這概念毫無特定的關聯。整個社會都不能改變符號,因爲演化的現象強制它繼承過去。”(86頁)。


這已很明白了,但經下面的一次次重複性地解釋倒使人不清楚了,有的還極容易使人產生誤解:“理由存在於時間當中。它不消除任意性,但它消除了任意性。時間的問題和任意性的問題彼此之間產生二律背反的作用,儘管如此,其間還是看得見聯繫。


總的說來,符號的非自由度構成某種語言,這非自由度取決於歷史方面,或是語言中時間因素的表現,因爲符號的這一非自由度取決於語言中時間因素的連續性,取決於歷經世代的符號的連續性。”(114頁),


那你所說的任意性還在嗎?對於能指和所指這兩個概念也是一樣,當人們提出質疑後“……重新加以考慮,就會發現這無疑有其存在的理由,然而僅是價值的副產品而已。”(159頁),


“爲了能指和所指本身所呈現的這層關係,確定的價值是什麼樣的情形呢?首先須將概念事先確定了,然而又沒有。首先須將所指事先確定爲某物,然而又沒有。由此,這層關係只是價值在其對立中(在其系統中)呈現的另一種表示而已。不管處在哪一種語言類型,這點都是正確的。”(159頁)。


這說明連事物都沒有確定就產生了價值,有物才有價值,無物哪來的價值?把研究的具體問題原先轉移到能指與所指,現在又轉移到價值上來了,概念轉移的嗜好達到了極致,具體到是什麼價值?趨使由你自己去好好想去吧?這麼說,是不是老彎彎繞、圈圈套地轉圈子說呢?也不是。有的寫的就很簡單,但讓人理解起來不下點功夫你是不知他在說什麼呢?


比如:“整體語言只存在大腦裡。”(78頁)、“它不消除任意性,但它消除了任意性。”(114頁)、“語言只是能活的東西,還不是活著的東西;”(118頁)、“我所稱的空間是指時間上的空間。”(148頁)、“句子屬個體語言,不屬整體語言。”(150頁)、“價值乃是共存要素的對等物。”(155頁),等等。


科學的東西就是要實對實,是什麼就說什麼,少來那些虛無飄妙、八掛的東西,虛的東西太多。這些講解法在其它的一些專業書很少見,語言學帶了個很不好的頭。我說他的教程很不成熟這是重要原因之二。書中發明的兩條原則或真理也是片面的。


索緒爾說:“第一原則或首要真理:語言符號是任意的”“關係將某個特定的聽覺印象與某個確定的概念連接起來,並賦予它符號的價值,這是個徹底任意的關係,”(85頁)。並舉了“so eur(姐妹)”“bo euf(牛)”爲例。


這一原則或首要真理是有片面性的。

1、解釋了擬聲詞、感歎詞,“不是任意的”“有某種聯結”,說“被淹沒在語言群體中了”對大部分“可以否認的”。這說明還有個例不是任意性的;

2、對音素音或音節音任意性只是大致說是這樣的,對於中國人就不適用。如“人”這個音節,與其它ren音節的產生就會有某種聯繫,如“仁”“認”“任”等字的產生,是由“人”這個義、音引伸而來,或說有某種聯想啟發而來的,這就不是任意性的了。

再引一例。“文”,也是比較悠久的字了,可是隨後產生的形聲字“紋”“蚊”“雯”“汶”,或是同音字“璺”,它的意義與“文”都有一定關連性,你能說後來這幾個字的義、音與原來這個“文”義、音沒有關係嗎?可見任意性局限性很大;

3、但它後來聯繫組合就不是任意性的了。籠統的說“語言符號是任意的”就欠妥了。比如說“北京”“南京”,“汽車”“火車”,“衛生所”“信用社”等等,聲音的組合與意義之間就不是任意性的。索緒爾又說:“第二原則或第二基本真理”“擁有一個時間的長度”“在單一的向度上展開”“所有符號要素都須魚貫而連,形成一條鏈。”(87頁)

這是一種表面化了的錯覺,任何語言都有其平面性(或說立體性)表義的特性,不然線性表義將無法實現,不難想像一連串的00000……,將毫無意義,最簡單的極致也得有變化,比如電報在0、1之間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平面表義性,平面表義性可以有多有少,但是線性表義性得建立在平面性表義的基礎上或說條件上才成立。所以說語言的線性即“第二原則或第二基本真理”是不全面的,稱爲語言的“原則”、“基本真理”更是欠妥的。


語言的基本的自然單位是音節,漢語普通話有聲母22個,韻母有35個,聲母韻母相拼有415個(《新華字典》第10版),算上聲調就有1277個音節。有這麼多個自然流暢的音節音,這就是它的平面表義(或稱立體)性,怎麼能只提語言只會線性表義呢?


有的語言方言這個平面表義數量還很大,如粵語廣州方言,聲母有18個,韻母有68個,聲調有9個,聲母韻母相拼,若不考慮不可拼、不好拼、音位選擇等不同情況,就可有音節數18×68×9=11016個(未考慮零聲母、單韻母)。這麼大量的平面表義性單位,怎麼能用“只能在以線條形象來表示”語義呢?


這種只講用線性方法表義,不講線性的基礎條件,不講平面表義性顯然是不全面的。請看索緒爾非常輕率的這段話:“語言和文字是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後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於表現前者。語言學的對象不是書寫的詞和口說的詞的結合,而是由後者單獨構成的。”(47頁)前一句話是錯誤的,在句中前後兩段是相互矛盾的。你就沒有看出來嗎,這是在玩弄既肯定又否定的兩面派手法。就是在第一句中,肯定是逗你玩,後面才是真格的。


既然承認是兩個東西,怎麼會唯一的表現前者呢?在這個世界中就找不出這樣的兩個系統的事來。你再看下麵話就更離譜了:“文字系統具有表現整體語言系統的(唯一的)使命。看起來它們各自和相互的價值不用冒被埋沒的風險,此僅僅是彼的僕從或影像。”(47頁),這叫什麼話,既然文字表現語言都成了唯一使命了,還說什麼“不用冒被埋沒的風險,”文字都成了語言的“僕從或影像”了,你還談什麼“兩個不同的符號系統”?這不是明顯的專橫和潛越嗎!這不是明顯在搞語言侵略嗎?是真糊塗?還是在裝糊塗的忽悠老百姓?


現在處處都得加上語言,搞了建設說建築是建築語言;服裝服飾說成是服飾語言;表演藝術說成是形體語言;就連馬路上的交通標誌,都得冠上“馬路語言”的稱謂。把人人生理上所具有的語言絕對化,造成無處不語言,世界一分一秒都離不開語言,把語言神化到無以附加的地步。


把語言的共性抽化出來,遠離具體繁雜事物,奉爲語言神,把具體要辦的事由“言語”來執行,隨後放出“口頭語言”、訓服的奴隸“書面語言”、“藝術語言”等打手來招架,蕩平全世界。他不承認語言是文化中的一分子,總想駕馭在文化之上,利用人人會說話的身份,它要統治全部思想。文字得記錄我的“言語”,不服役使,換!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得以書寫我的“口頭語言”爲標準!輕者“革命”,重的封殺。


這種一切文化都要以“語言爲中心”的唯語言才是理論的思想,是急功近利、眼界狹窄、浮躁、權屬欲極強的產物,是表音文字所具有的“鬥、分”特性的反映,是舶來品,是隨西方殖民帝國主義侵略而浸透到中華大地上的,這是西方文化中的極端片面的東西,還拿它當作爲“放之四海而皆準”呢?


所以,造成了文化界、科學技術界的混亂,大搞什麼超越思想、超哲學,似是而非的所謂“術語”滿天飛,搞語言的卻帶了個很不好的頭,而大多數人卻毫無查覺,讓它們肆無忌憚的氾濫,這裡能有多少科學含量,著實讓人們懷疑和痛心。我說他的教程很不成熟這是重要原因之三。


語言爲什麼堅決要把文字當成它的影子?這是有原因的。語言所具有任意性、線條性、善變性、曶時性、相對性、不精密性、空間局限性……這些缺點,馬上就全改觀了,索諸爾的“震驚,毛骨悚然”(22頁),說文字的“文字的暴虐”(23頁),全消除了。


爲什麼語言玩命的非要把文字給霸佔了不可,並且是不講道理的科學侵略,這就是深層次的原因,哪都不用找了,這就是病根!原語言根本辦不到的事情,現在“語言從此可以看得見”了,違背人們常識也不顧,攪亂人們的思想也不管,這不是在搞玄學又能是什麼?這回就可以把假話當真的寫了,比如,轉瞬即逝的語言可以進行靜態的共時分析和動態的歷時分析了,也可進行縱向的詞句的組合和豎向的詞句的聯想聚合了,還可以進行文法分析了,那全是文字工作,語言幹不了。


語言的缺點:任意性被確定了,線條性被平面化了,善變性被化石化了,忽逝性被恒久化了,相對性也可一人作爲了,不精密性可以精雕細刻了,空間局限也被打破了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文字的功勞。這麼大的工作量,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來的,還不記在文字學的賬上?天下還會有公平之事嗎?


我們已進入了一個非常廣闊的誤區。特別是近百年以來語言統治一切,包攬一切的誤區。有人爲了能擺脫這一誤區的束縛,著上厚厚地一大本書,非常辛苦也是非常堅難地才逃出泥壇走到了邊沿。


在這誤區中矛盾百出處處碰壁,語言書寫的不像語言書,到處是彎彎繞,已嚴重地脫離了科學,脫離了實際,脫離了群眾,現已走到了盡頭,是該寫清道明的時候了。看信看報看文章,是從字形到字義;寫信著書編文章,是字義到字形。這裡讀音並沒有參加其中,但有人卻把音說成是與形、義並列的三要素。這還是小問題,竟然有人寫書說文字是沒有字義的,並說這種看法打破了一千八百多年的傳統認識,還說這是一種質的飛躍,他真敢寫真敢說!


人們常把語言、語詞、詞句、思想、字詞、詞彙等攪在一起,一些人否定這個,另些人又否定那個。實際上人們的思想概念意義,是它們總的所要反映和表達的物件。詞句是人們思想意義的單位,詞彙是各類詞的總和,或諸詞的統稱。


語言和文字都是表示思想意義的,對語言來說是語義、語詞,對文字來講是字義、字詞。語義也好字義也罷,它們只能反映它所能夠反映的,人們思想概念意義之中它的那一部分內容。


到底文字是什麼?它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子,它是以其字形表示其確定的思想意義的,簡稱以形表義的,形與義是文字這一事物的兩個側面,是不可分割不可單獨存在的。讀音可發生也可不發生,它不是文字的本質屬性。寫文章看書看報紙、天生聾啞人習得文字,就沒有語音發生,這本質怎麼說?


有人把所謂的表音,看成了文字的本質或說是唯一本質,這都是不對的。表音字母的讀音這是文字以形表義的一種特定形式,是由大腦轉換而來,把讀音當成字義意義來看待的,這個音素讀什麼音?這也是在講一種字義的。


文字是視覺符號,它是可看可寫的,看文字是由字形到字義的認字過程,寫文字是從字義到字形的寫字過程,這裡並沒有讀音發生。文字讀音是個複雜的過程,它包括了認字過程和說話過程,這樣兩個不同性質的過程。看字時通過視覺神經反映到大腦中,經過思維活動認識了文字,知道了字形所要表示的字義,這時認字的過程已經完成了,發音不發音已不是文字的事了,若要讀音,那是大腦支配發音器官的去說話,這和平時人們說話過程是一樣的。


所以,形、音、義不是並列的三要素,它們是本質與非本質相混淆,或是整體與分體的分不清。同樣,把讀音擴大化、絕對化、神聖化也是錯誤的。


漢字差點葬送在讀音拼音化上,這爭鬥至今仍末停止,還看不到盡頭。清醒吧!解放文字的號角已吹響,我們要與時俱進,既要有衝破牢籠的勇氣,又要有平和民主的品質,我只是路邊牧羊人,是在回答問路人:杏花村就在前頭。

 

三、爲弘揚我國文化傳統應考慮以下一些組織建設

 

我們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凡是還活著的中華兒女都該想一想我們該怎麼辦呀!古希臘三聖賢之首蘇格拉底,主動去赴死,就是要爲人類爭得一條真理,那就是:沒有反省的人生都不值得活!


1、深刻反思反省我們所走過的道路來一場思想文化大解放運動,揭露現代西方語言學神話;反省一百多年來漢字拉丁化運動失誤和損失,昭雪漢字百年冤案,恢復漢字的尊嚴;終止一切關於漢字拉丁化方面的種種努力,把漢字文化寫入憲法總綱,漢字是我國漢民族的法定文字寫入憲法條款。


2、徹底回歸到傳統文化自信這條道路上來吹起文字解放的號角,敲響普及文字學的戰鼓;大力宣傳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爲悠久、典籍最爲浩瀚,從未間斷過、使用人口最多的現代優秀的文字;提倡文化自信,首先要樹立對漢字文化的自信,樹立對使用漢字的自信;漢字是我們海內外華廈兒女的共同家園,漢字是我們立人、立族、立國之文化總綱和根本。


3、大力進行漢字文化的結構組織建設工作國家重新設立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機構——漢字文化工作委員會;建議把北京語言大學改名爲中國漢字文化大學,重設和調整相關的院系和有關專業;重新建設漢字大學,配齊產學研相關的專業、設備,以及產業試驗研發基地;全國其他相關的院校,也應設立漢字文化的相關院系和專業。等等。



【相關閱覽】


于泽华先生:思想反映形式模型

于泽华先生:评史有为|感受中国语言学七十年

于泽华先生:我所见到的胡双宝老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